在9月30日市森防指發出《高森林火險紅色預警》后的第四天,10月3日上午11時50許,蓮花縣南嶺鄉嶺水村水家沖黃旸山發生一起山火。由于村民焚燒秸稈,風裹挾著火苗從嶺水村水家沖掠過,迅速蔓延至黃旸山而引發森林火災。 面對突發森林火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立即作出批示:要盡快控制火勢蔓延,科學組織滅火。市分管領導及時調度并奔赴火災現場指導撲救。市森防辦、市應急局當即協同地方政府第一時間落實任務,緊急調配應急救援力量增援,實施跨區聯合機動作戰。
長驅直入,赴湯蹈火
10月3日中午12時30分,市應急局指揮中心接到嶺水村水家沖方向森林火警信息,當即報告正在局里國慶值班值守的局長顏云紅和副局長賀煥勇,立即指令并帶領市應急局森林消防支隊和湘東區應急局森林消防大隊,攜帶專業撲火裝備,火速前往約80公里外的森林火災現場增援。 這場久旱后的森林火災來勢兇猛。由于火災發生的地方枝枯林密、腐殖層厚,風向復雜多變,火勢控制極為不易。加之火點多、火線長,且火點主要集中在半山腰,地形復雜、山勢陡峭,挖機等大型機械設備無法進入,難以實施機械化挖掘防火隔離帶,給撲救工作帶來較大困難。盡管當地縣、鄉兩級組織了200余名專業和半專業森林消防等隊伍開展撲救,但面對復雜嚴峻的火勢,急需更為專業的隊伍和設備。 13時30分,市應急局森林消防支隊和湘東區應急局森林消防大隊的46名森防指戰員及時到達現場,迅即投入戰斗。滅火風機的嗡嗡聲與樹枝雜草燃燒的噼啪聲,油鋸伐木的哧哧聲與樹木傾倒的嗖嗖聲,頃刻交織在一起,形成一股排山倒海的滅火氣勢。經過現場勘查,氣溫高達40度,地形都是陡坡,即便站在原地不動也像是在蒸籠里一樣,渾身冒汗、呼吸困難,給森防指戰員靠近火線進行撲救造成了極大困難。戰友們根據之前滅火經驗,迅速調整戰術。一是采取“單點突破,長線對進突擊”戰術,隊員從一號點突入火線,兵分兩路,進行一點兩面作戰,最后合圍。選擇接近主要火頭的側翼突入,火勢較強的一側重點布置兵力,火勢較弱的一側則少量布置兵力。二是采取“多點突破,分擊合圍”戰術,選擇兩個以上的突破口,然后分別進行“一點兩面”作戰,各突破口之間相互形成分擊合圍態勢,使整個火場分割成若干個地段,將火勢迅速控制。在各路救援隊伍的合力突擊下,森林火災于19時20分基本撲滅。
革新戰法,以水滅火
10月4日中午,由于森林火災現場腐殖層余火死灰復燃,再次引發山火。腐殖層余火具有突發性、頑固性、隨機性、在較短的時間內能造成較大火災的特點,要想降伏這條“火龍”,必須知其全貌。森防隊伍再次抵達火場后,立即進行實地勘查,經勘查,死灰復燃火場為山地地形,最大坡度70度,腐殖層厚度約20至30公分,火場植被以竹、松和雜灌木為主,溫度高達40℃;鹧婕由细邷,熱得讓人難受。現場指揮部決定采用“多點突圍、以水滅火、打清結合”的方式進行滅火。森防隊伍立即按預案執行,根據現場火災威脅程度大小,劃分為主、次滅火地帶,并決定先消滅主要地帶的火,后集中消滅次要地帶的火,同時找準山下一口水塘,作為以森林滅火水車的備用水源。森防隊伍兵分三路,一大隊采取徒步的方式,攜帶砍刀、油鋸、風力滅火機等專業滅火裝備由山下往山上推進,二大隊沿山脊開設隔離帶阻隔火線,三大隊通過架設1.2公里的遠程接力水泵和動力水槍,實行以水滅火作業。用水滅火,離山火距離越近效果就越好。在最靠近火線位置的森防隊伍扛著槍頭噴水,與“火龍”面對面決戰。離火焰最近時僅1米左右,迎火而立,為了對抗高溫灼熱,許多隊友拿著槍頭先沖濕森防服,給身體降溫。濕漉漉的森防服僅僅帶來了片刻涼爽,很快又被高溫徹底烤干。在火災面前,森防指戰員的任務就是保住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安全,這是職責所在、使命所系,手中水槍噴出的“水龍”與“火龍”在空中交織。與此同時,指揮部與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密切會商,觀測到此時有一股云團經過火災附近,當機立斷實施人工增雨作業,成功降雨7毫米左右,有效控制了火勢。
嚴防死守,清理余火
10月4日17時許,經過5小時的持續鏖戰,火場明火全部撲滅,98%火場已清理完畢,轉入看守階段,撲救工作取得關鍵性進展。按照重點部位重點部防、危險地帶重點看守,指揮部會商決定,一是在火災撲滅區域,留守人員持續監視火場,清理易燃物品,徹底消滅余火以防復燃;二是在已控制剛剛熄火區域,從火場邊緣開始,逐步向火場中心推進清理工作;三是火場清理要時刻警惕,防止飛揚的火星或燃燒的枝葉飛散到防火線外,尤其風力強大時,巡察工作不可松懈。森防隊伍按照森防指的決定,繼續嚴防死守、清理余火,并抓住有利時機,集中優勢力量,一舉將火災隱患徹底消滅。夜暮時分,在打贏這場滅火“硬仗”后,森防指戰員們雖已疲憊不堪,但依舊堅守“不擾民、不煩民”的一貫作風,悄無聲息離開了“戰場”! 這是市、縣區專業森林消防隊伍組建以來市區聯動、跨區作戰應急響應最快、投入專業力量最多、以水滅火效果最好的一次行動。在降伏“火龍”的鏖戰中,沒有發生傷亡事故,廣大干部群眾、森防指戰員和各救援力量以決戰的信心和勇氣贏得了全勝的輝煌戰績,奏響了一曲撼人心扉的時代贊歌。 |